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视剧

电视剧产业315报告:国产剧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文创资讯

电视剧产业315报告:国产剧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文创资讯

如果你是一个国产剧的忠实粉丝,近两年一定经历过不少“三观全碎”的时刻。

当你深陷《锦绣未央》的剧情不可自拔时,忽然发现它的剧本是抄袭的。后来你开始看《美人私房菜》,结果它因为没买收视率被腰斩了。于是你想从《孤芳不自赏》那里得到安慰,发现无法忍受满屏的抠图痕迹。失望的你,发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值得一看,女主角白浅一开口,却让你一秒穿越到《甄嬛传》……终于,你发誓再也不看国产剧了。

剧本是抄袭的,表演是替身的,声音是别人的,就连评分也可能是假的……国内电视剧行业的种种乱象,让人跌破眼镜。值此3.15来临之际,各行各业都掀起了打假的热潮,电视剧行业的“打假”也刻不容缓。接下来,文创资讯就从电视剧的各个制作环节入手,一窥“假电视剧”是如何诞生的?

假剧本:热播剧抄出新高度 最多抄了200部

前段时间,网剧《热血长安》第四集被指抄袭网文作家“大风刮过”的《张公案》中的“鬼笔筒”案,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经过编剧余飞抄袭评估后,《热血长安》剧组发表了致歉声明,承认了抄袭并对该集进行下线处理。

近年来,被爆出抄袭的热播剧不在少数,《宫锁连城》、《花千骨》、《锦绣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曾被指抄袭。《宫锁连城》被指抄袭琼瑶的《梅花烙》,《花千骨》原著被指抄袭《搜神记》、《蛮荒记》等作品,《三生三世》涉嫌抄袭《桃花债》。《锦绣未央》最为夸张,足足抄了200多部小说,原著作者秦简已被11位作家联名告上法庭。

再往前追溯,内地宫斗剧的“开山鼻祖”《甄嬛传》,原著被指抄袭《斛珠夫人》、《寂寞空庭春欲晚》、《和妃番外》等20余部作品。备受年轻人青睐的《爱情公寓》系列,把《老爸老妈浪漫史》、《老友记》的经典桥段抄了个遍。剧中整段整段的抄袭,让看过原版的网友大呼——这根本就是个译制片!

有别于《热血长安》的痛快认错,多数剧组都对抄袭传闻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截止到目前,只有《宫锁连城》的抄袭案尘埃落定,被判侵权的于正赔偿琼瑶500万人民币,《宫锁连城》也被永久禁播。即便如此,输了官司的于正,至今仍在编剧圈混得风生水起。

令人心寒的是,即使在播期间爆出了抄袭丑闻,抄袭剧的收视率依旧居高不下。《花千骨》全网最高收视率达3.89%,刷新了电视周播剧收视最高纪录。《锦绣未央》开播12天,全网点播量已突破60亿,还屡次登顶卫视收视冠军。《三生三世》收官时,网播量已超过300亿。《甄嬛传》和《爱情公寓》系列,更是被网友封为了经典。

在投资方、制片方、观众的共同纵容下,抄袭剧不但没有被抵制,反而因为有话题越来越火。正如“大风刮过”所说:“抄袭者抄的快,尤其影视,官司刚起头,估计剧已经播完了。一场官司还会给它带来很多的热度,让人觉得‘咦,这个东西有争议耶,我想看看是什么样的。’”一路飙高的收视率和点击率,如同一块遮羞布,盖住了抄袭剧的所有不足。

假表演:替身抠图乱配音 鲜肉成行业公敌

剧本是抄袭的,就连表演也可能是假的。近几年,影视剧拍摄过程中的种种乱象层出不穷,替身拍戏,滥用配音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拿钱不干活”的小鲜肉,成为了众矢之的。

年初播出的《孤芳不自赏》,几乎集齐了影视剧拍摄的所有弊病,被网友嘲讽为“开口有配音、拍戏各种替、不用实景拍、后期全包圆。”

在《孤芳不自赏》中,片中主演被爆出大量使用“抠图表演”。所谓抠图,即演员在摄影棚内用绿幕完成拍摄,后期再由技术人员与背景、其他演员进行合成。一般来说,只有找不到适合拍摄的实景地,才会采用抠图表演的方式。而在《孤芳不自赏》中,很多镜头完全可以使用实景拍摄,只因为两位主演档期不够,才不得不采用抠图的方式。

由于大量抠图和使用替身,《孤芳不自赏》破绽百出。明明是雨中打斗,主演的头发却一点没湿。明明是同框演出,两位主演和配角们却似乎不在同一个“次元”,呈现出了“鬼片”般诡异的画面效果,让观众大呼“辣眼睛”。

类似的乱象在影视圈中早已不算新闻。著名编剧宋方金,在“卧底”横店后发现,年轻演员大量使用替身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小鲜肉”进组后,不用跟对手搭戏,也不用背台词,直接进行“表情包拍摄”。把各种面部表情拍完后,剩下的全部交给替身去拍。种种拍摄乱象,让宋方金发出感慨——“表演,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

除了使用替身,后期配音同样成为了国产剧的某种“常态”。近一年来,配音员季冠霖几乎承包了所有热播剧女主角的配音。《芈月传》的孙俪,《锦绣未央》的唐嫣,《放弃我抓紧我》的陈乔恩,《三生三世》的杨幂,全都是由她配的音。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内,季冠霖为30多部戏配过音,另一位“配音大神”边江,配音的电视剧同样在30部以上。

部分古装剧由于拍摄现场环境嘈杂,无法同期收声,的确需要后期配音。但是,配音剧的泛滥,归根结底还是年轻演员的台词功底不够。坊间一直流传着“数字先生”、“数字小姐”的说法——有的演员拍摄时没记住台词,就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宋方金的“卧底”访谈实录中,也指出了这个问题——部分年轻演员根本不背台词,全靠副导演在旁边提词。

看起来,这似乎是“小鲜肉”最好的时代。他们表演靠替身,台词不用背,声音是配音,只要贡献几个表情,就能演完整部戏。然而,这同样造就了国产剧最坏的时代。假表演、假声音,不断挑战着观众的忍耐下限。《孤芳不自赏》3.5分的豆瓣评分,足以印证普通观众的愤怒。

假收视:收视率造假成行业“潜规则”

从前期的剧本创作,到中期的演员表演,再到后期的配音,不少国产剧从头假到了尾。当你以为收视率会给剧组一个教训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些电视剧的收视率和网播量都挺高。先别怀疑自己的品味,这些光鲜的数字可能也是假的。

去年年底,《美人私房菜》因收视率太低,被浙江卫视撤档。未料及,“撤档事件”引出了电视剧行业的一大“潜规则”——收视率造假。

原来,《美人私房菜》的收视率低到离谱,是因为制作方没买收视率。该剧在浙江卫视播出时,收视率一度低至0.117%,创造了浙江卫视50年来的最低收视记录。随后,制片人严庆华坦言,在该剧腰斩前,为了不让浙江卫视收视率“太难看”,他曾打听过买收视率的价格。对方报价40万一集,但不能保证靠不靠谱。鉴于这种情况,严庆华最终没买收视率。

中南影业CEO刘春证实了这一说法。据刘春爆料,电视剧收视率的标价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如果不买,就可能遭遇电视台腰斩或降价。这种明显的造假行为,已经成为了业内通行的“潜规则”。如果以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约13000集电视剧计算,全年就有40多亿元被非法窃取。

收视率为何非买不可?原来,收视率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前些年,为了争取广告资源,电视台一般会跟片方签下对赌协议,只有收视率达到一定数值,片方才能拿到全部片款。一时间,收视率造假蔚然成风。

在广电总局禁止此类对赌公约后,电视台迫于广告收入的压力,依然逼迫制作机构购买收视率,否则就拒绝购片。片方花了两三千万购买收视率,又会把电视剧的价格定得更高,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据业内人士透露,购买收视率的“黑钱”并非被调查公司独揽。目前,多方势力已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这种“制造收视”的行为,极大地扰乱了行业秩序,也难以反映出电视剧的真实质量。“当时我们看到的所有电视节目、电视剧,可以说他们的收视率90%以上都是假的。”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曾如此“炮轰”收视率造假的现象。

实际上,不仅电视平台购买收视率,购买网络点击率也成为了普遍现象。在淘宝上,如果以“点击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发现不少店铺在售卖“点击”。曾有知情人士透露,在优酷、腾讯、乐视平台,20元可以买一万播放量,爱奇艺稍微贵一些,50元买一万播放量。如此看来,热播剧动辄点击过亿,真实性同样有待考量。

假评分:刷好评成普遍现象 10部里面9部刷

假设有一部剧本抄袭,表演垮掉,收视率主要靠买的国产剧,口碑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那么,该如何提升这部剧的口碑呢?答案很简单,只有三个字——请水军。

说到水军,不得不再度提到《孤芳不自赏》。上个月,《孤芳不自赏》官方微博下,突然出现了大量“僵尸号”的评论,评论内容几乎一致——“孤芳买水军不付钱”。甚至有“僵尸号”哭诉道:“除夕夜都逼着水军刷好评,你还想赖账。”

《孤芳不自赏》的水军讨债,把电视剧行业的又一“潜规则”晒到了阳光下。所谓水军,指的是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以注水发帖来获取报酬。国产剧在宣传营销过程中,通过买水军来刷好评和刷流量,一直是业内的潜规则。

与收视率的“买卖市场”一样,水军买卖同样形成了一个“黑市”。在淘宝网上,有不少售卖豆瓣账号、时光网账号的店铺。根据某个水军“卖家”的说法,豆瓣和时光网的打分加评论是1.4元/条,格瓦拉1.6元/条。豆瓣的真实用户最贵,一个售价20元。这里的真实用户指的是在豆瓣真实注册,并且活跃的用户。如果能花更多的钱,还可以发布长篇的评论。

除了雇佣水军刷分,盗号刷分也是一个新的刷分手段。2015年年底,《芈月传》就曾爆出有“盗号刷分”。当时,有网友发微博称,自己的豆瓣账户被盗用,再度登陆后,发现有人给《芈月传》等三部影视作品评了5星。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电视剧片方越来越重视剧集的口碑。雇佣水军刷分刷评论,早已成为了电视剧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一位网剧演员曾如此爆料:“10部里面9部都刷,刷分刷点击量。”

被资本绑架的国产剧 何时迷途知返

纵观国产剧的整个生产链条,会发现造假现象无处不在。以前,观众只是吐槽电视剧中狗血的情节,奇葩的桥段,比如落水失忆、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如今,电视剧行业的造假令人瞠目结舌,剧本、表演、收视、口碑全是假的,想吐槽都不知道从哪“下嘴”了。

借用张爱玲的那句名言,中国电视剧产业就如同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高速发展的中国电视剧产业看似繁荣,却是种种“造假”支撑起来的虚假繁荣。欣欣向荣的表象背后,可以清晰地看到乱象丛生。

种种“造假”事迹背后,其实是资本在作祟。当前,国产剧已经被市场“绑架”,资本成为了电视剧产业的“操盘手”。大量热钱涌入电视剧行业后,正常的创作流程已经满足不了资本的需求。项目不成熟就上马,演员没档期也要开机,原本100天拍的戏,20天就要拍完。如此“短平快”的制作方式,出现剧本抄袭、替身演戏、抠图演戏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对于电视剧行业来说,资本的涌入原本不是件坏事。有了资本做后盾,导演才有机会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然而,在国内,进入电视剧行业的资本大多数都是不专业的资本,他们追求的是数量,是收益,而不是作品的质量。

对这些投资人来说,什么来钱多就拍什么,怎么来钱快就怎么拍。网络小说粉丝多,他们就要求拍网络小说。“小鲜肉”粉丝多,他们就指定“小鲜肉”当主演。能够20天拍完的戏份,他们肯定不会让导演100天拍完。当这样的资本绑架了创作,带来的只能是一部部烂剧。为了让这些烂剧数据好看,片方又要买收视率、刷口碑。至于观众心里到底怎么想,他们哪还有功夫去关心呢。

实际上,资本追求的是金钱,创作追求的是品质,双方的诉求原本就是相悖的。资本能够绑架创作,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整个电视剧产业发展不够成熟。为了得到资本的垂青,制作方选择了妥协退让,牺牲了剧集的品质,也牺牲了自己的声誉,换来的却只是一部部“假电视剧”。

想要终结电视剧行业的种种“造假”,首先,要进行数据打假,最好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还国产剧一个真实的行业环境。其次,要分清资本和创作的关系,解除资本对创作的绑架,还给片方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造假造出来的“繁荣”,对中国电视剧行业有百害而无一利,希望国内电视人早日迷途知返!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任珊

影视剧中那些一人分饰两角的女演员,你知道几个

上一篇

影视剧中那些一人分饰两角的女演员,你知道几个 影视剧中那些一人分饰两角的女演员,你知道几个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下一篇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