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视剧

影视剧中的那些毒品到底是什么?

影视剧中的那些毒品到底是什么?
<>

《门徒》里张静初吸了什么毒会那般惨状终结生命?《余罪》里张一山自行戒毒为什么要被绑住?《湄公河行动》贩毒首脑们烟不离手是在抽的什么烟?那些年在影视剧中提到的那些毒究竟有多毒?

新型毒品中的“明星”——冰毒

也就是甲基苯丙胺、甲基安非他明,有时也称之为去氧麻黄碱。它和与流行网剧《余罪》里的“透明结晶体”、升级版METH“一次就上瘾”没有多少偏差。

冰毒外观来看,是透明结晶体、呈小块状,像我们生活中炖汤、煲粥常用的小颗粒冰糖,也称为“冰”(Ice)。

▲冰毒

当然了,在生活中真正吸了毒的人不会说“哎,走,我去吸冰毒了哈!”,他们往往有自己的特定语言——

冰毒或被称为“肉”、“猪肉”、“牙签”、“钻石”、“象牙棒”(钻石、象牙棒通常为品质较好的冰毒)等。而吸食冰毒往往所用的代号就是“溜冰”、“煲猪肉”等。所以当听到一些人闪躲着在电话里提到这些,家长朋友们要注意了!

冰毒堪称新型毒品中的“明星”: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冰毒的纠缠,不外乎吸食后所带来的欣快感以及极强的成瘾性让吸食者难舍难分。

但必须面对其给吸食者带来近乎毁灭性的伤害。

除去身体上的长痘、脓包等面子问题,夜间变得磨牙等生活习惯改变问题,还可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

这个精神障碍也就是常在电视新闻、刷微博时可能碰见的:高速公路背刀上演“追凶”、别人背对着自己讲话感觉就是在讲自己坏话,成天疑神疑鬼的,感觉周围所有人都在和自己作对等等一系列的“神经病”症状。

从戒毒治疗专业角度来说,这是毒品对大脑的严重损伤。可惜的就是很多家属在早期只是觉得“突然变得急躁了点”、“偶尔说点小谎”并没有关系,没有引起重视。

这样的后果就是,随着机体对冰毒的耐受增加,获得快感单次所需要的冰毒也越来越多,毒品日积月累地伤害着人体的大脑,所带来的危害却足以毁掉一个人、一个家庭:滥用冰毒,可造成精神障碍,生活中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如上述说到的“神经病”症状,其实就是吸毒所致的苯丙胺类精神症状,同时还可伴随着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等。

诱人果香荼毒生命——麻古

50-200元不等的或玫瑰红或橘红或苹果绿的圆形、药片状片剂,散发着诱人果香,它如同邪恶的幽灵时刻窥探着蠢蠢欲动的猎奇者,稍不注意就沦为其奴隶。

它就是现在社会随处可见的麻古,麻古是泰语的音译,其主要的成分是冰毒。这种加工后的“冰毒片剂”属苯丙胺类兴奋剂,除了含有甲基安非他明和咖啡因外,添加的色素、香料等让其呈现不同颜色和香味,麻古上通常都印有“R”、“WY”、“66”、“888”。

▲麻古

麻古还有一些是俗称如“唠嗑药”、“抢劫药”、“强奸药”等。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警方通过一系列的刑事案件中掌握的情况来看,人们在吸食麻古后或可将自己的秘密和隐私通过交谈等方式随意告诉他人;促使吸食者受人支配、出现狂想等症状,极易被心怀不轨的犯罪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实际上,麻古和冰毒一样,作用于人体的大脑,产生兴奋、抑制与致幻的作用。使用后随即产生精神亢奋、出现幻觉等反应,并伴随短暂的欣快感;药效过后则会产生疲劳、无力感等消极感受。

而且同冰毒一样,麻古具有极强的心理依赖性,戒断过程中精神层面的困难更大,对人体的伤害更大,长期过量使用可导致心肺衰竭和猝死;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导致吸毒者丧失自知力,出现躁狂、冲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青年一代的失乐园——摇头丸

酒吧、KTV、夜店等涌动的人流中总能看到它的身影。如同上述麻古的片剂外形类似,但色彩较为多样化,其主要成分是 MDMA(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 MDA(4,5-亚甲基二氧基苯丙胺)、AM(苯丙胺)及 MAM(甲基苯丙胺)等,也就是说,摇头丸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苯丙胺类兴奋剂型毒品。

摇头丸多出现在娱乐场所,使用的群体多为年轻人,在娱乐场所中使用的含有苯丙胺兴奋剂成分,外观为各种颜色、各种图案、各种形状的片剂、丸剂、胶囊的总称。据统计,全世界被查获的这类药物的片剂形状和图案已达至少数百种。

▲摇头丸

摇头丸带来的效果十分迅速:服用几分钟后即产生作用,1~1.5小时达到高峰,一般持续作用时间为4~6小时。

长期滥用机体极易产生依赖,其机制可能为大量摄入后导致内源性神经递质耗竭和生成障碍,加之多巴胺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对其产生耐受性和低调节反应,致使需不断增加用量才能产生有效冲动。

初服用时有口干、精神紧张等感觉,几次后即可成瘾,并感到心情愉悦,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成瘾者戒断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情绪激动,抽搐、谵妄等症状,而难以忍受,导致戒断困难 。

摇头丸具有兴奋和致幻作用, 能诱导快感、提高自信心、增强爆发力,具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上瘾后难以戒断,半年内复吸率仍高达95%以上。

“世界毒品之王”——海洛因

影视剧中常提到的“白粉”、“白面”以及“四号”等都是海洛因的俗称,海洛因一号、二号、三号以及四号等因其纯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状态。

一号和二号较为粗糙,外观像灰褐色的砖块,被称为“青皮”、“黄皮”或“黑皮”,而三号工艺有所提成,呈粉末状,颜色也从浅棕色到深灰色。四号对制作工艺要求十分高,纯态时应为白色粉末,但若制造不好,可能是浅黄色、粉红色、沙色或棕色的粗糙粉末或颗粒。

▲从左至右依次为海洛因一号、二号、三号及四号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一般是四号,但由于贩毒者从中获取利益,很多在交易钱都掺入了其他物质,纯度明显降低。黑市中流行的四号海洛因实际纯度一般都低于50%,再经过吸食前的处理,注入静脉的海洛因,其纯度甚至不到5%。吸入方式包括烟吸、烫吸,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等。

因为海洛因在市面上销售时常以小型塑料袋包装,有时候也被称为“零包”、“小包”等。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可使人格解体、心理变态和寿命缩减,尤其对神经系统伤害最为明显。

海洛因一度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主要在其强烈的成瘾性与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海洛因一旦进入机体即可产生一种欣快感和十分愉悦的内心体验。这种短暂的极致快感让人欲罢不能,吸食者产生一种强烈的用“药”渴望,这种对毒品强烈的渴求感让吸毒者不择手段寻求、使用毒品,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避免精神上的不适。

这也就是戒断海洛因时遇到的一个难题——身体依赖与心理依赖。一旦停止对机体海洛因的供应,便会产生强烈的戒断症状,如出现焦虑、不安、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不停地流泪流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出现全身骨骼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娱乐至死的“迷奸粉”——K粉

通宵达旦嗨歌的娱乐场所是K粉(氯胺酮)的乐园,这种呈棱角状的透明结晶体由于其特性,在医学上被用作分离性麻醉剂。使用后可产生意识和感觉的分离状态,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和精神分离症状。

具体表现则为幻觉、运动功能障碍,出现怪异和危险行为,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损害。在娱乐场所勾兑进饮料、红酒服下,易让人产生性冲动,而由于其隐蔽性,K粉也成为不法分子迷奸女性的工具,又叫high药和强奸粉。

▲K粉

K粉成瘾后给吸食者带来最为明显的伤害就是生理上的损伤,因K粉结晶体属于有棱角的物质在体内循环时会损伤泌尿系统,最终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血等。同时还可出现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甚至生殖系统生育功能损伤等严重危害。

K粉所带来的精神上与心理上的危害不言而喻。吸食K粉导致性格改变,K粉毒素可损伤吸食者的中枢神经细胞,让吸食者性格发生改变,如主要表现为脾气变得暴躁、容易发怒、惊慌失措、疑心重、冷漠、偏执易自残,甚至导致伤人、杀人等行为。

吸食K粉前后情绪落差大,极易引起抑郁情绪。K粉被称为是“嗨药”、“迷奸粉”等,这是由于服用K粉后会使人中枢神经系统极度兴奋。然而为获取这种“极度兴奋的快感”,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记忆力受损!长期服用会导致吸食者情绪低落及疲倦,容易引起抑郁、甚至是自杀行为。

有任何戒毒方面的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kdjiedu

公检法扎堆“尬戏”,民众透过艺术看现实

上一篇

公检法扎堆“尬戏”,民众透过艺术看现实 公检法扎堆“尬戏”,民众透过艺术看现实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下一篇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